-
【丙年.聖靈降臨期第十二週.週三】
【早禱經課】
耶利米書7章27-34節 先知責備百姓的話
【默想】
這是一段帶著「哀歌」氣氛的經文,從第1節就充滿了無奈,「明知他們不會聽,但是我還是要去說….」。這就注定了悲哀的結局。造成這種結果的是百姓錯誤的信仰,在錯誤的宗教信仰下,產生了錯誤的生活形式。他們當中有人將自己的子女獻為燔祭,這是極不人道的行為,雖說這是一種宗教「狂熱」,但卻不是上帝所要的那種「敬虔」。這些都是不討上帝喜悅的行為,也是不順服的表現。經文中提到的「欣嫩子谷」,位於耶路撒冷以南的山谷,過去曾作為獻人為祭的地方,後來又用作燒垃圾的焚化場,聖經中也常用作比喻「地獄」的象徵,於是就有了狂熱與地獄的聯想。請想想我們有沒有哪些事是出於自己的狂熱而不是出於上帝所要求的「敬虔」呢?
【經文默想】
耶利米書7章29節
耶路撒冷啊,要剪頭髮,扔掉它,在光禿的高地唱哀歌,因為耶和華棄絕、離棄了惹他發怒的世代。
-
鄭沂珊姊妹/撰
- 聽命順服蒙主差遣,剛硬悖逆自招毀滅
上帝在耶利米蒙召時已表明祂的揀選與同在,提醒人不可因軟弱推託,而要勇敢說出祂的話語(耶利米書1章4-10節)。然而百姓卻倚靠聖殿的虛假保障,硬心不聽,甚至拜偶像(耶利米書7章1-26節),與當年曠野世代一樣,因不信與悖逆失去了進入安息的應許(希伯來書3章7節至4章11節)。我們如今在信仰上是回應差遣、甘心聽命的人,還是落入自欺、剛硬不聽的光景? - 守律無心偏執剛硬,安息行善彰顯憐憫
耶穌在安息日醫治十八年被捆綁的婦人與萎縮手的人,指出律法的真義乃是釋放與拯救(路加福音6章6-11節、13章10-17節)。真正的敬拜不是僵化的儀式,而是敬畏那在天上仍然說話的上帝,因祂是烈火,祂的國度永不震動(希伯來書12章18-29節)。我們是否以形式代替憐憫?在安息之日與日常生活中,我們是否讓人經歷基督的自由與慈愛? - 背約多神終至荒涼,彼此相愛方能榮主
以色列因背約轉向巴力與外邦神明,失去了「上帝子民」的身份(耶利米書2章1-22節、11章1-17節)。主耶穌卻教導門徒,不可像外邦人爭權,乃要以僕人之心彼此服事(馬太福音20章20-28節)。彼得也囑咐信徒要謹慎、相愛、互相款待,以恩賜彼此服事,將榮耀歸於上帝(彼得前書3章8-12節;4章7-11節)。在末世的急迫中,我們的生命是走向虛無荒涼,還是活出愛與謙卑,成為群體的祝福?
- 聽命順服蒙主差遣,剛硬悖逆自招毀滅